0816-2744611
搜索
標準建站 網站定制 商城建設 小程序開發 銷售系統 門店系統 游戲營銷 微傳單 高端ppt 400電話 網站推廣 

以生態理念指引下的小專題教研共同體文化 促進師生全面成長

 二維碼 3035
發表時間:2021-12-09 15:50作者:章翔來源:綿陽市游仙區鶴林小學

關鍵詞生態理念   小專題教研共同體   文化   全面成長   

摘   要:從文化建設入手,立足學校實踐,著眼學校未來,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共進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把小專題共同體教研發展成適宜鶴林師生成長的“生態系統”,促進師生全面成長,辦有溫度的鶴林教育。本文僅以小專題共同體教研制度建設、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活動開展兩方面談談我們的探索。

多年來,鶴林小學在溫度教育理念指引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高質量課堂為主干,以學科素養為基礎,以健康成長為歸宿,按照“有賢雅身心、寫好字好文、有健體特長、會健身活動、參與探究活動、講流利普通話”的培養思路,積極探索游仙區省級重大課題的落地落實,深入實施小專題共同體教研,不斷變革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涉及到眾多方面,本文僅從文化的角度談談我校如何建構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促進師生全面成長。

一、構建生態理念下的小專題教研共同體管理制度——奠定和諧共生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的基礎

我們鶴林小學教師專業結構、年齡結構不合理,近七成學生來自轄區外,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后進生、特殊兒童占比高達80%,學生家庭背景復雜,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經濟條件、行為習慣、思想品德、學習基礎都不理想,面對這個困境,我們嘗試著以“和諧共進,互助共生”的生態理念,從有溫度的管理、人性化的制度建設方面入手,營造一個充滿和諧共生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讓每個人都感到快樂與自尊。

1.有溫度的管理

學校“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貫穿教育過程始終,立德樹人,凸顯人性關愛,本著“理解、尊重、信任、服務”的原則,建設有溫度的管理文化,關注人的發展,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小專題共同體教研實踐中,專題確立、過程研修、研課磨課、成果凝練等研修階段均尊重教職工合理化建議和意見,注重對教師的人文關懷,信任而不放縱,理解而不牽就,使用而不利用,指導而不責難,為教師搭建交流思想、展現自我的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在“鶴語清風”課程實施中,每個老師都自覺開展有溫度的專題研修活動,如“精彩陽光大課間”、“快樂星期三”籃球賽、排球賽、校運會、文化藝術節、經典誦讀、“多彩小課間”、“快樂小課間”等“鶴語清風”小專題研修活動,呵護學生心靈,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不斷成長。

2.人性化的制度

學校建設人性化的小專題共同體研修制度體系,依托與五里小學等優質學校結成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共同體,組建校內小專題研修共同體18個,形成“4+1+2+3”鶴林小學小專題共同體教研制度。教師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融洽,時刻感受到溫度,并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學習生活有溫度,時刻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成為真正的賢雅少年。

“4”是四問四答:一問“是什么”,解決“想清楚”的問題,吃透政策,弄清概念,明晰要求,確定標準,保證方向;二問“為什么”,解決“提認識”的問題,了解背景,弄清目的,認識深刻,確保執行;三問“怎么辦”,解決“優策略”的問題,找尋路徑,多元形式,方法科學;四問“怎么樣”,解決“要效果”的問題,強化監測,注重評價,保證質量。

“1”是明確目標。如在開展“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小專題教研時,共同體始終保持與教育部門同向,與家長期盼同行,與學生成長同頻,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關注和需求。

“2”是確定內容。共同體在整體設計小專題研究框架時,一是結合課堂,偏重學習內容、形式、過程指導和效果監測,夯實素養,提質增效。二是結合社團及實踐活動,偏重基礎性社團和興趣小組研究以及鶴林實踐活動研究,如上午50分鐘陽光大課間、下午50分鐘健身活動,每天20分鐘眼保健操;競技比賽活動,春、秋季運動會,校園足球聯賽,凝聚集體榮譽感;系列實踐體驗活動,責任教育、文明教育、“光盤”行動、志愿者進社區、遠足、體育節、藝術節、畢業典禮、社團成果展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運用知識、培養品質、提升素養,在心中種下“孝道、美德、責任”的種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是三個注重。一是共同體注重小專題全鏈條研究。如研究“課后服務”小專題,立足“雙減背景”,既關注“課后服務”的前端,以“課堂革命”為突破,抓備課、上課、作業布置等可能直接影響“雙減”及“課后服務”效果的基本環節,向課內要效果、要質量,又關注“課后服務”的末端,除關注在?!罢n后服務”的效果外,通過線上、線下“家長學?!钡确绞?,引導家長提高孩子回家以后的監管能力,形成“課后服務”的閉環。二是共同體注重小專題教研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形成了課例反思、研學實踐、師徒結對、名校聯盟等小專題研究共同體資源庫,如學校加入了由游仙區名優校長五里路小學任明坤校長牽頭的“五校聯盟”小專題研究共同體后,“五校聯盟”的小專題資料全部共享共建,讓我校搭乘了資源、信息共享和提升的快車,同時,學校自身形成了“鶴林講堂”、“紅色研學”、“科技城體驗”等實踐類小專題資料。三是共同體注重小專題研究形式創新,借助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在“手機管理”范圍內,依托小程序,為學生、家長、教師生提供數字化、多元化的資源分享、學業拓展、成果展示平臺,智慧、高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小專題研究效能。

二、構建小專題教研共同體三級網絡——打造學習型專家型師資團隊

在構建和諧共生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中,學校本著尊重差異、發揮資源優勢、力求各有發展的原則,建立了三級教研網絡。

(1)學校級:建立學校小專題研訓共同體,教師成長中心主任是首席專家,發揮引領(推薦學習資料、指導、反思)、交流(建構交流平臺和機制)、服務作用。

2)學段級:成立低中高學段小專題教研共同體,由學段組長任首席專家,指導本學段小專題教研共同體工作:推廣研究成果,確定小專題研究主題,重點研究學段教學的共性問題、重點難點,探索學科教學方法、經驗等。

3)學科級:成立學科小專題教研共同體,結合學科教學,圍繞學校和學段研究主題,側重解決教學實際問題。

三個層面的小專題共同體形成教研網絡,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注重小專題研修成果動態生成——自然、逐漸、實在的孕育并生長。力求在多元對話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濃厚的小專題教研氛圍,推動我校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的凝練和完善。教學案例、教育論文等多是在研究小專題的過程中產生的,把教學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自主發展結合起來,使教師從經驗型逐步轉變為研究型。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小專題教研共同體活動——彰顯和諧共生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魅力

學校以校為本,立足教學搞科研,開展多層次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活動,并逐步構建教研組織體系。

1.學校教科研整合活動

學校強化整合,把小專題共同體教研中生成的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相對需要較長時間研究的問題作為科研主題。如:本期我們就結合區重大課題確定我校研究主題《“雙減”背景下不同課型教學有效性的探究》,各共同體結合實際選擇研究的課型,確定小專題,讓教師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思考去研究,帶著經驗去反思,使教研、科研活動立足于課堂教學,服務于課堂教學。

2.學科小專題教研共同體主題活動

學校以研促教,培養研究型教師。各學科共同體每期都根據學校研究主題(研究主題來源于教學工作中共性而有價值的問題),自主進行多種教學研究活動。如:我校2021年秋數學學科小專題共同體的研究主題如下:

年級

研究專題

1

培養學生口頭提出問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

3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如何提高估算教學的課堂效率

5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研究

6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研究開放日”活動

2021年秋,學校為進一步完善學科小專題教研共同體建設,加強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增設“教學研究開放日”活動。

活動形式:以學科組為基本組織單位,每周由一名教師擔任首席發言人,主持“教學研究開放日”的活動。

活動內容:由學科組確定,可以組織課例展示、專題報告、教學研討等活動。

“教學研究開放日”活動促進了學科層面的課例研究和課題研究工作。

4.課例研修活動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價值的最佳體現,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融為一體。教師每期準備一節研究課例在小專題教研共同體內展示,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問題的解決能力。事實證明,課例研修是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5.教學反思活動

學校小專題教研共同體要求教師做好教前、教中、教后反思,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學反思展示交流活動,把教學反思作為評價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

6.小專題教研共同體成果展示活動

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小專題教研共同體成果展示活動。每位老師撰寫一篇教學案例,在月末集中展示供大家及時交流,學期末精選出優秀案例組織教師學習并編輯成冊。

幾年的實踐證明:我校生態理念指引下的小專題共同體教研文化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變教師行為,造就了教師團隊的和諧,學校教育的溫度,喚醒了學生內心的“真、善、美”,讓師生熱愛學校,讓老師成了恩師,讓學生校成就了母校。(撰稿:綿陽市游仙區鶴林小學   章翔)

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第三方平臺,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342346213@qq.com,聯系電話:0816-2477611

熱門信息
社區生活
在線客服
 
 
——————
熱線電話
0816-2744611
18030995529
website qrcode